1、中國“設計酒店”的初始
2002年,中國北京八達嶺水關長城腳下,出現了一座可以當作建筑藝術品的房地產項目——“長城腳下的公社”(CommunebytheGreatWall)。
它有12座別墅式建筑,分別由來自中國大陸、港、臺地區和新加坡、泰、日、韓等國的12名前衛建筑設計師設計,造型別致,風格迥異。
“公社”的建筑風格有的簡約如“盒子”,有的復雜象“堡壘”,還有被解構的四合院,更有建筑師版本的“空間蒙太奇”。前衛、另類、富于現代主義風格——這些“主題設計”的創意使得長城腳下的這座“公社”在中華悠遠古文明的映襯下熠熠生輝。2002年,“長城腳下的公社”應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第八屆國際建筑展,獲得“建筑藝術推動大獎”,成為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的第一件來自中國的永久性收藏藝術作品。由此,也改變了投資者作為房地產項目出售的開發初衷,而將“公社”作為酒店經營。其出眾的“設計”與酒店功能的結合,初似無心插柳,卻暗合了“設計酒店”的精要,為中國酒店設計帶來新意,成就了“設計酒店”的樣板,也榮幸地成為“設計酒店”網站(DesignHotel(r))唯一推薦的中國大陸設計酒店。
近年來,國內出現的一些主題酒店也初步具備了“設計酒店”的概念要素。如深圳威尼斯酒店在建筑裝潢及小品設計上,努力突出異國情調,是國內第一家以威尼斯文化為內涵、以意大利風情為特色的商務度假型主題酒店。廣州長隆酒店置身于長隆野生動物園景區內,以南非風情為特色,以生態園林為主題,設計處處洋溢著原始創意與風情:酒店前的生態廣場的12座青銅雕塑以南非圖騰為背景,前廳上方的浮雕以非洲土著居民為原形,酒店的兩個中庭花園,分別養著珍貴的白老虎和火烈鳥。這些設計使客人置身于近原始生態,與野生動物咫尺之遙,體現了人與動物的充分接觸、人與自然的完全結合,可見酒店設計者的匠心獨運。此外,珠海以溫泉文化為主題的御溫泉酒店,福建武夷山以閩北風情為主題的武夷山莊酒店,山東曲阜以新古典文化為主題的闕里賓舍酒店等,都展現出“設計酒店”的光彩。
2、中國“設計酒店”初始階段的思考
雖然“長城腳下的公社”有幸成為中國第一家“設計酒店”,但它仍然還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設計酒店”。首先,這座酒店投資者的初衷是房地產開發,原計劃是逐幢出售,在威尼斯獲獎后,才決定轉型為酒店面市,缺乏“設計酒店”的原創性;其次,“長城腳下的公社”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房地產開發新概念,以及設計師與開發商的新型合作模式,還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另外,“長城腳下的公社”似乎并沒有設定自己在酒店業中的地位與功用,在自我宣傳方面,沒有明確的“設計酒店”概念,僅限于“特色酒店”或“boutiquehotel”的名稱與定位,缺乏設計酒店的專業性。而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國內其他特色酒店或主題酒店中,顯示出與國際酒店業發展潮流及設計酒店理解的差距。
更需指出的是,對于酒店設計,國內酒店投資者普遍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局限和誤區:
■觀念滯后導致的“自制”誤區
由于建筑設計行業在中國起步較晚,自身水平不高,加之信息和溝通的障礙,不了解國際前衛動態,使得中國酒店建筑設計隊伍良莠不齊、乏善可陳;酒店業二十年產業規模與業態固化,造成了酒店投資者缺乏創新意識,導致酒店設計的閉門造車、故步自封狀態;落后體制導致決策機制不合理,局限了酒店建設的超前規劃與發展。酒店業人才、體制及現狀的層層壁壘阻礙了新設計理念的引入,表現為明顯的“中國自造”特點。
■傳統標準化導致的“復制”誤區
盲目地追求標準化和連鎖化,使酒店設計千店一面,了無個性與特點。許多酒店為了達到所謂標準,設計追求大而全,忽視功能合理性和經營實效性;為了連鎖,無視規模、市場及地域文化差異,設計概念簡單趨同;也有酒店存在著跟風和材料主義傾向,彼此之間局部模仿照抄,盲目比拼規模、用材和所謂檔次,造成名貴材料用品堆砌,貴而不雅,成為酒店設計敗筆。
■對設計價值認識不夠導致的“經濟”誤區
酒店投資者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投資回報率與實用功能,對酒店的設計價值和設計師的品牌價值認識不夠,缺乏精品設計觀念,片面強調“經濟實惠”的設計效果,甚至把裝修隊伍和設計隊伍混為一談,粗制濫造。其結果看似節省了設計費,實則損害了酒店的長遠利益。
■對市場信心不足導致的“風險”誤區
由于對中國酒店市場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信心不足,前瞻不夠,常有酒店投資者對前期投入較大的“設計酒店”顧慮較多,擔心酒店設計的高額投資會使酒店經營壓力巨大,從而采取試探性投入、階段性建設的權宜做法,既破壞了酒店設計的整體性也貽誤了入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