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酒店招聘服務員,有從業經驗者優先……”現在酒店想要找個既稱心又能長久工作的服務員相當困難。那么,是酒店留不住人?還是招不到人?
現狀:餐飲業“員工荒”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了市區奇山小區美食一條街和西南河路周邊的大小酒店,發現許多大小酒店幾乎都缺服務員。在奇山東街一家要開張的酒店一切都萬事俱備,可令老板犯難的就是招不足服務員,最后只能少擺幾張餐桌。上夼西路一家火鍋店的負責人劉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酒店缺的不是客源,而是訓練有素的服務員,如今招服務員太難了。他們酒店的服務員流動性很大,很多的服務員都把這個行業當作了跳板,等到攢下些錢就跳槽走了。
在西南河一家酒店,一位來自濰坊的女服員道出了不能久留的心聲:“從事餐飲業沒有保障,都是吃青春飯的。再說,酒店也不給交“三金”,活兒又累,福利就更不用提了。我來酒店已干了六個月了,等過年回來再干幾個月后,我也要重新找另外的工作。”
酒店:服務員頻繁解聘
目前,在我市大小酒店工作的服務人員中,農村的青年依然是主力軍。 剛踏入社會的務工青年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也讓酒店老板深感不如意。“現在的服務員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是獨生子女,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能吃苦耐勞、樸實本份的農民形象了。 ”
“我們酒店去年先后招聘了12名青年,現已被解聘的就有7人,主要原因是素質太差,不愿吃苦受累。”市區一家淡水魚館趙經理說,現在年輕的服務員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而且缺乏責任心。現在服務員一個月的收入在600-1000元左右,但他們寧可少掙點也不愿干重活。
在市勞動監察處記者了解到了這樣一種怪現象。去年12月,市勞動監察處對酒店服務業用工情況進行了一次執法檢查。可所查結果令執法人員不解的是,酒店服務業中出現的不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倒不是雇主不愿簽,而是務工者不愿簽。原因是一些務工者怕簽了合同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影響自己跳槽。
服務員:待遇低報酬少
近年來我市一般行業正常的流失率應該在5%-10%左右,作為勞動密集型的酒店、飯店,員工的流失率也應該不超過20%。然而,市勞動監察處一份調查顯示,許多酒店員工流失率已經達到60%。
在開發區一家酒店,主勺廚師和兩名刀工都是剛從芝罘區一家酒店跳槽來的。談起原因,廚師小高告訴說, 原酒店老板不尊重服務員,酒店的各種規章制度中,多數是帶有處罰性的內容,摔壞物品不按進價罰,一個盤子10元,勺子5元。許多服務員都有被罰的經歷,一個月工資不高,東扣西扣沒多少了。酒店就餐高峰時,有的老板著急,對大廚、服務員罵罵咧咧,不尊重人。”小高氣憤地說。
“ 如今在一些酒店的員工勞動權益的確得不到保障,加班后沒有得到加班費……”市勞動監察處處長邢杰告訴記者,目前有一些酒店對員工收取一筆押金,如培訓費、實習費什么的,多的上千元,承諾期內走人不退。由于沒有合同約束,上班就實行兩班倒,一月只發半月工資。至于各種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就更不用提了。
“就目前餐飲行業的市場用工環境和保障制度來看,假如今后不加以完善,未來3年至5年時間,餐飲服務業將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用工危機,到那時必將會影響到整個餐飲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