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re’re four reasons to urge the economy to make adjustment strategy. In the thirty years’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we have depended on the price to promote the economy which is seen as difficult to continue in the long time running. The second from the recycle aspect there is a readjustment phase after every hot economy except this time which caused the phenomenon of clockwise turned into counterclockwise readjustment, and which strengthen the pressure of readjustment. From the exterior aspect, the burst up American financial bubbles and weakening global economy will affect China export. From the long term aspect the burst up of China economy bubble need to be adjusted. However, the sole readjustment may induce too wide range and which can lead to the decreasing of the economy. So we still need to expand the domestic demand which is in fact to amortize the pressure of economy. Whatever strategy readjustment of domestic demand expansion, the current reform is to in desiderate.
對于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我們有兩個擔心,一個是經濟過熱,第二個是資金泡沫。當時我們有人說不知道經濟就怎么了轉型了,這是一個典型的泡沫經濟的代表。2008年下半年以來很多人的薪酬急劇萎縮,為什么萎縮得這么快,我們也認為這是泡沫經濟破滅的典型例子。
2008年的泡沫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典型的房地產泡沫帶動的經濟泡沫破裂從而影響到出口,影響到中國經濟;另一個泡沫是我們國內的泡沫,是前幾年房地產、股票市場各個方面的普遍泡沫。其實泡沫最終破裂是在2007年年中,普洱茶價格暴跌,然后是股市泡沫,然后是房產。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想:泡沫最終都會破裂的,而且會導致經濟萎縮。之所以萎縮得這么快,是因為內外兩個泡沫碰頭了。
政策的取向
泡沫破滅,經濟下滑的情況下,關于國家的政策取向,目前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要求結構調整,認為中國經濟問題在于深層次結構的不合理,包括內外結構、城鄉消費結構、產業機構等問題。他們主張在經濟下滑的時候進行結構調整,也只有在經濟下滑的時候才有調制的壓力。第二種觀點擔心調整之后經濟下滑幅度過大,就主張擴大內需為主。第三種觀點是兼而顧之。
調整經濟戰略
我們經濟現在有四個必要原因促使它做出戰略調整。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一直依靠價格來提高發展,這種方式從長期來看難以為繼。第二個從周期來看,每次過熱后都有調整整頓的階段,但是這一次遲遲沒有來,導致本來是一個逆周期的調控變成順周期的調控,加大了調整的壓力。這是從周期來看。再從外部來看,美國金融泡沫破裂,全球經濟疲軟將會影響中國出口,再從短期來看,中國泡沫破裂也需要戰略調整。但是只是調整的話可能會導致調整幅度過大而導致經濟下滑,因此還需要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實際上是為了緩沖經濟的壓力。
無論是戰略調整還是擴大內需,在當前形勢下都需要改革。
要全面總結1998年應對亞洲經濟危機的經驗。早在2001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就討論中國經濟是否出現拐點的問題時表示無論是哪個觀點,都看漏了一個方面,看漏了改善共贏局面的努力。回想一下,1997年經濟危機來了以后,我們采取的是擴大內需措施包括增發國債等等。從1999年開始,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或者說看漏的一點,我們的工作重點國企改革,當時中央專門出臺了一個關于國企改革的決定并規定了改革目標。其次民營企業的發展,1998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其中一個就是放開了民營企業和外貿出口的自主權,在這之前,只有通過國有的貿易公司才能出口。再者我們當時進行了住房制度的改革,停止了福利分房,再有一個國有銀行改革,我們成立了四家資金管理公司,剝離了不良資產,為國有銀行改革做準備,實際上也是為四大國有銀行減輕了包袱,再有一個我們推進了社會保障改革,成立了社;,這些是我們當時做的事情。在這一系列改革推動下,加上積極的中國財政政策,2001年我們進入了新的增長周期,從2003年開始我們保持了連續五年10%以上的高度增長。